10月12日,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来自全国从事基础教育的百余位同仁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十三朝古都,共商传统文化与德育一体化发展大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论坛秘书长程光泉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吴积军致辞。学校党委书记龙治刚受邀出席并作学术报告。

龙治刚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上作学术报告
龙治刚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塑造一流师德师风》为题,由“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王树国之问”切入,深刻探讨了中国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与教育家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内在逻辑,引发与会者对教育生态、要素和环境的全局思考。同时,他深刻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炼出“3685”和“1234”两大口令结构,特别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流的师德师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业者应有的精神内核。
龙治刚指出,教育家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溯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其核心内涵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从孔子的君子人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荀子提出的为师四要,再到王国维所言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赋予了教育家精神深厚的文化根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智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德高、学高、艺高”为追求,当好学生的“系扣人”“引路人”“筑梦人”,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有学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省罗浮山泰学学校承办,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袁祖社等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